reading 阅读

私募基金投资影视项目的模式和风险防范

    作为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新兴影视投融资模式,影视投资私募基金因其较高的资金稳定性和较强的专业性已逐渐成为影视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主要对现有的两种普遍的私募基金投资影视项目的投资模式进行简析,并结合私募基金投资影视项目的投资风险,探讨此类投资法律风险防范问题。

  一、影视私募基金的投资模式

  影视私募基金有两种比较普遍的投资模式:一种是直接投资影视项目;另一种是投资影视公司股权。

  影视私募基金直接投资影视项目是指基金作为影视项目的投资方,直接将资金投入影视项目,待影视项目发行后,按照影视投资合同的约定分配影视项目的收益(包括发行收益及其他后续版权收入)。该种投资模式清晰,投资收益较快,退出方式也相对灵活。但目前影视基金很少投向单一项目,往往会“打包”投资多部影视项目,以有效的分散投资风险,该种投资方式逐渐成为影视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资模式。

  影视私募基金投资影视公司股权是指影视私募基金因收购非上市影视公司股权,通过非上市影视公司运作影视项目,并最终通过公司上市或并购的方式退出,从而获得投资回报。与直接投资影视项目相比,该种投资模式所需投资金额较大,投资和回报周期较长,对投资者影视行业经验要求较高。

  除上述传统方式之外,再简要介绍以下几种灵活的投资方式:

  一是投贷联动由于影视项目的轻资产特性,较难获取银行贷款,基金可为项目向银行提供担保,而银行因降低了其单独运作的贷款收回风险也更容易为影视项目提供贷款。这种投资方式尚未形成主流的投资模式。

  二是滚动式股权和债权投资基金(revolving equity and debt fund)以美国Hemisphere Tentpole Co-Financing Fund为例,该基金首期将募集的4亿美元在5年期内投入到12-16部电影中,投资回报模式为:固定利率回报+剩余利润分红的权利,并滚动累计到下一部影片中,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投资模式。

  二、影视私募基金的投资风险以及法律风险防范

  影视私募基金的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影视投资本身的风险,无论是通过影视投资基金直接对影视项目进行投资,还是投资影视公司的股权,投资者投资都是为了能够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虽然通过植入广告、预售等诸多方式影视作品可以提前收回一部分的投资,但真正的投资收入还是要看影视作品放映后的市场反响。从制作到放映是一个漫长的前期投入阶段,对于投资者来说,前期需要付出很多的成本,但是却很难预估影视作品是否会卖座,因此,影视产业投资的风险较高。

  中国影视产业投资中的风险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影视产业本身的特点,从制片、发行到放映等多个环节本身就有很多风险因子,另一方面,来源于法律制度与监管执法行为的不确定性,也无疑增加了投资的风险。此外,过去中国影视投资者与参与者的法律意识薄弱,在签署协议和做版权安排时比较大意,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纷与损失。从一定程度上说,影视投资中的风险很多还是“人祸”,通过合理的安排、专业人员、机构的协助,很多风险是可以在萌芽时期就被发现、被遏制和被化解的。

  正因为影视投资是高风险的投资领域,投资者在进行影视投资时,就更应该选择投资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团队和成熟的投资方式。私募基金一般有成熟的投资运营团队在运作,能够对多个影视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对拟投资项目的选择、投后控制的成熟度较高,财务、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更全面。对在影视投资中比较典型的合同约定不明确、成本和费用核算问题等,能够做到尽早的采取防控措施,相比投资者自行投资,投资影视私募基金是更好的选择。

 关于影视投资的那些事

  影视投资的生长环境

  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证券市场动荡,GDP增速放缓、传统支柱产业利润下降的大背景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模式,以刺激国内外消费及投资,新兴的产业如医疗、影视和高端制造业便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了影视发行制作行业,其背后的私募影视基金更是成为了新的投资方向。影视基金泛指投资影视项目股权、版权购买的公募、私募基金。主要分为专项基金和投向中包含影视文化产业的非专项基金。主要投资标的多为影片制片、发行和院线方面,这同时也是影视产业主要的盈利点。

  随着近年来基金行业的发展和影视文化产业的兴起,来自融资双方的需求促使两者都在寻找合适的嫁接点,鉴于影视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需求量大、投向较为新鲜和对投资者实力有一定要求的特点,私募基金以其较少的投资限制、较高的灵活性成为影视产业资金来源的不二选择。目前,影视私募基金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选择的双向驱动下正逐步形成投资风向,成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典范。

  我国影视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及背景

  我国正式出现影视基金是在2007年,IDG资本设立的规模5000万的IDG新媒体基金,设计包含《山楂树之恋》在内的多部电影的制作。在2009年,我国出现了国内首只以影视文化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壹影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整体规模5亿元,采用有限合伙制方式,参投《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电影项目。2010年后,相似的影视私募基金呈现了繁荣发展的趋势,诸如大摩华莱坞基金、腾讯影视基金、博纳诺言影视基金等项目也开始抛头露面。截止到2015年,各种类型影视私募基金已近百家,且还在不断增长中,在这背后的显露出的也是中国影视行业的成长。

  自2002年至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从9.5亿元增加至296.39亿元,增长超过31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5%,2015年的票房更是高达440亿,是全球票房收入增长最快的区域。伴随着中国票房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票房收入在全球票房收入中占比也由2005年的1.1%快速提升至2013年的10%,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票仓。中国电影票房的合理规模应不小于美国,即每年近700亿元人民币,仍有2倍以上的上升空间。截至2013年,中国人均银幕数量仅为每百万人13.4块,同期日本为每百万人24块,美国为126.8,上涨空间巨大。高速增长的票房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充裕的成长空间代表着对资金的渴求,在此背景之下,影视私募基金的蓬勃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

  影视投资基金投资运作多元化

  影视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是日趋多样化的。无论是欧美发展较为成熟的影视产业,还是处于发展中的影视产业,都无法摆脱这个产业的一大特点投资的高风险性。根据统计来看,影视投资成功上映的不过3成,能做到盈利的仅为10%~20%。鉴于影视产业的特殊性,投资者的资金在作品制作完成,发行上映后才能收回并分配收益,而且作品的收益与消费者的主观喜好有很大关系,使风险进一步加大。

  为降低投资风险,合理多样化的运作模式便应运而生。在影视基金发展的中前期,主要是以单纯投资资金的LP(有限合伙)的形式发行运作,之后改为具有专业背景的LP参与,使投资运作团队更加专业化,也便于制片、发行和院线方面的安排。这一模式获得成功后,专业的LP便成为影视基金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包括国有企业相关团队、私人企业专业投资团队等,甚至出现多方投资共同合作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散了风险。目前影视产业投资普遍属于PE/VC类投资,由于影视产业可投资选项较多,制片、发行、院线、宣传、后期周边产品等都是可选项,也使基金投向的组合更多样灵活。

  2015年文化传媒PE/VC融资案例93起,总规模14.82亿美元,其中影视、音乐细分领域以37起排名首位,占全部融资案例数量的39.78%,规模达8.09亿美元,并且国内PE/VC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在设立初期定位于影视投资方面的基金就有50余只,目前规模500多亿元。文化娱乐产业将在“十三五”期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似乎大有燎原之势,而电影市场尤其火爆,更是众多资本先行者争相挖掘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