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音乐、电影……数字版权活水不断,规则水渠建设得跟上
12月5日至7日,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下称版博会)在广州举行。此届版博会以“展示版权成果、促进版权保护、引领产业发展”为主题,不仅展示了国内外版权产业的发展成果,更为国际间版权保护与交易合作架起了桥梁。同时,面对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给版权保护带来的巨大冲击,在版博会期间召开的中国国际版权论坛上,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英国、俄罗斯、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版权专家进行了探讨。多数专家认为,数字化内容让市场越来越全球化,因此国际社会需要更为合理的版权规则来实现全球市场的有效运转。
数字版权规则尚待完善
数字革命使得书籍、音乐、电影等版权作品的产生和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西尔维·福尔班以音乐为例:“20年前,我们需要花30美元买一个只有15首音乐作品的CD,现在我们通过Spotify等音乐服务平台一个月花15美元至20美元就可以访问拥有上百万首作品的曲库。”在她看来,数字化内容打破了传播的边界,让市场越来越全球化,因此需要更为合理的版权规则。
虽然通过1996年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以及2012年的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等,国际版权体系在不断完善以适应国际环境下的数字革命,但是,这些还不够。“我们必须承认‘没有一个简单的万能药’。除了法律之外,还需要有效的政策、策略,以及创意方法、机构合作、更好的商业模式等等。”西尔维·福尔班介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与创意产业部门希望开展全球基础设施框架建设,让各国共享作品流通信息,让与版权相关的各方都能从中受益。
互联网环境下,中国版权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中国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认为,著作权作为一种财产权,需要明确界定它的边界,评估它的价值,然后通过贸易方式进行有效传播。目前,传统的方式和创新的方式在中国并行,还需要有很大的改进和完善。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授权方式应如何满足海量授权的需求,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问题,还有待选择最合适的制度。推进版权在全球范围流通,更有待国际合作进一步开展。
肖恩·丹内利同样表示,数字时代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有风险。英国意识到一个平衡的知识产权框架的重要性。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体系既要能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要促进作品传播,给创作者带来合理的回报。他表示:“当全球市场越来越连成一体,我们对于创作者的权利框架也最好在不同的国家内越来越一致化。”
上一篇: 影视制作的时装版权绝不能忽视
下一篇: 电影改编成话剧,岂能绕过原著作者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