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阅读
  • 首页 /
  • 阅读 /
  • 热点 /
  • 一纸协议,张国立被华谊活活逼成了“杨白劳”…… /

一纸协议,张国立被华谊活活逼成了“杨白劳”……

导语:“因为和华谊签了一个对赌协议,我就变得不从容了,拍戏不像以前那样等一个我喜欢的剧本、等一个我喜欢的角色。因为我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用什么方式都要把这个钱给人家填上去。”——张国立


最近张国立在某创投行业峰会上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进了华谊的“圈套”,他对自己和华谊签订的对赌协议又是多么“不满”和后悔。“我现在还是打工的,日子非常苦,因为和华谊签了一个对赌协议。有了对赌协议后,我就变得不从容了,拍戏不像以前一样等一个我喜欢的剧本、等一个我喜欢的角色。过去活动、广告不好,多少钱都不接,但后来变得这一切都没有门槛了。因为我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用什么方式都要把这个钱给人家填上去,面对股民时,让他们知道这个人没签错。”

所谓的对赌协议,指的就是华谊和股东在达成并购协议时进行的一个约定,华谊会要求股东在约定时间内达成一定的收入,若未能完成某个年度的业绩目标,股东就要在一定时间内,以现金或其他方式补足没有完成的业绩目标的差额部分。也就是说,如果张国立不能完成对赌,那么很遗憾,他就只能自掏腰包补差价了。虽然张国立没有公开和华谊的对赌目标是多少,但有媒体估算,张国立公司每年要至少赚到2000万的净利润,才能完成对赌。

在2013年9月华谊兄弟收购张国立影视制作公司、浙江常升影视公司的发布会上,王中军说:“华谊电影有冯小刚这个台柱子,很强,相信今年民营电影公司的票房冠军还是我们。但是华谊电视确实没达到理想,甚至有人问是否要放弃电视?国立的加入,是华谊电视成为领头军的第一步。”张国立的公司也在收购完成后表示过,未来5年计划要推出400集电视剧,按照一部电视剧40集来算,一年至少要出2部电视剧才能达成目标,难度不小。

然而实际上张国立加盟华谊兄弟至今还没有一部代表作出现。他和姚晨主演的电影《一切都好》只收获了2623万票房,导演和参演的5部电视剧《半路父子》《老爸当家》等也都收视平平,没有激起什么水花,和他曾经导演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更是没有可比性,显然没有实现王中军“华谊电视成为领头军”的雄心壮志。背负着对赌协议上昂贵的“代价”,却不能做出理想的成绩,也不能拍自己喜欢的剧本和角色,难怪张国立会觉得这份对赌协议让他“日子过得非常苦”。


作为张国立和华谊的“牵线人”,冯小刚也和华谊签订了这样一份对赌协议。华谊兄弟2015年11月发布公告,公司出资10亿收购冯小刚旗下公司美拉传媒70%的股份,冯小刚则对华谊承诺在2016年赚到不低于1个亿的净利润,而且从2017年开始,每个年度的业绩目标为上一个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



网友猜测这大概就是上个月《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冯小刚“阴阳怪气”地指责万达没有给这部影片排片的原因,对赌协议和“5亿票房”的压力让他不得不亲自出面,既是为了尽可能争取《我不是潘金莲》的排片,也是为了给电影搞个噱头,吸引更多的票房。

尽管电影上映后闹出了冯小刚“手撕”王思聪和“幽灵票房”这些幺蛾子,冯小刚和范冰冰也已经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不少大奖,但《我不是潘金莲》目前的票房依然只有4.2亿,单日票房36.2万,预计在下线前很难达到“5亿票房”的目标。不知道冯小刚内心是不是也和张国立一样,常常为自己和华谊的对赌协议“急火攻心”呢?



华谊不但喜欢和导演级的人物签对赌协议,就算是普通艺人也“不放过”。去年10月,华谊兄弟用7.56亿元收购了浩瀚影视,浩瀚影视包括的股东艺人有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和陈赫6个人。华谊对这6位艺人的“绑定方式”就是签订对赌协议,要求他们在2015年的净利润达到9000万元,之后4年按照每年15%上浮。同样,如果明星们不能完成对赌,他们就需要用现金来补差价。

所以在最近一年,我们看到Angelababy连续接拍了《微微一笑很倾城》《封神传奇之雷震子》和《孤芳不自赏》等影视剧,在大小银幕上的活跃度极高、冯绍峰一个电影咖竟然主演了60多集的玄幻雷剧《幻城》、李晨的形象从一个踏实演戏的演员越来越趋向于综艺咖,经常在微博上和范冰冰秀恩爱、博眼球……这样看来,一旦签了对赌协议,不管是导演还是艺人,都要顶着业绩的压力过日子。

其实影视圈中喜欢签订对赌协议的也不止华谊一家,《美人鱼》《后会无期》《港囧》《太平轮》等电影都曾是保底发行的影片,发行方会根据每部作品的制作班底、主创阵容和故事题材确定保底条件,再签订对赌协议。几乎每一家上市的影视公司在并购过程中都会签下对赌协议,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也算是给了股民们一个交代。

有业内人士解释说:“签对赌协议一方面是投资人对文化内容把控力不强,用对赌捆绑住企业,更大的原因是上市公司背负着盈利压力,希望用对赌给自己和市场打‘强心剂'。”也有人把对赌协议比喻成是“为了在短期内刺激股价而实施的玩票行为”。

但既然是“赌局”,就有输也有赢。姜文曾用四年制作出来的《一步之遥》保底协议是10亿,最终却只收获了5.15亿的票房,导致很多投资方亏损严重。

就像张国立说的,“我一直都在想,什么样的作品既能叫座又能叫好,说句真心话,现在做不到,是因为整个行业规矩很乱。电影大家都知道有假票房,因为身后有资本野蛮的进入,必须把票房做上去。电视台看收视率,和广告投放、厂家有直接关系,假收视率厂家也看,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

影视公司和股东、发行方签约了对赌协议,股东就不得不被“逼”着去拍“赚钱的东西”,而不是真正的好作品,发行方也会为了保证票房和收视率而动用一切手段造假。如果说低品质的影视作品伤害到的是观众,那么假票房和假收视率伤害到的则是整个影视行业。

所以影视公司与其用对赌协议捆绑住艺人、保证利润,不如踏踏实实地用高质量的作品吸引观众,或者从作品开发出更多的衍生品,扩展良好的周边产品链条,比如游戏、音像等,以此来获得更大的利润。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