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阅读

中国电影版权担保融资现状之困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等诸多因素,我国的电影产业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随着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做大,这一领域也逐渐取得了社会资本的青睐。这一现象无论是对于资本方还是电影产业本身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大量社会资本投入,提升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较好的市场效益也给这些资本带来了较高的投资回报。那么,健全电影产业的融资机制,就成了使这种状态能够良好地发展下去的关键。


一、我国影视制作产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融资
制片方直接投资。即由制片方自己出资投资拍摄影视作品。制片方利用以往拍片产生的利润以及企业内部的流动资金完成对电影全部制作过程的资金支持。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融资模式。采用这种融资模式,制片方承担了全部的风险。

(二)外部融资
1、银行贷款。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电影产业的鼓励扶持,银行贷款能够让影视产业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融资支持,受到影视产业的普遍青睐。近年来,银行对电影项目的贷款持续增加,招商银行、北京银行等一些银行推出文化创意产业贷款,扶持影视产业的发展。

2、风险投资。影视产业融资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来源是通过风险投资实现。风险投资基金来源广泛,投资公司、天使投资人、民营企业闲置资金等都成为其中的一部分。除了来自中国本土的风险投资资金外,一些国际化影视风险投资基金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各类型的影视制作项目。

3、官方补贴与财政扶持。政府会对一些主旋律影片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赞助,这些赞助主体往往是国有电影公司,再通过国有发行渠道,将影片推销出去,主要是对弘扬主旋律的影片实施赞助。

4、版权预售。制片方与发行商签订预售协议,通过版权预售协议进行融资并获取一部分资金。版权预售包括国内与国外影视市场的版权预售,通过支付版权预购定金,获得影视作品在当地的发行权。

5、植入广告收入。植入广告是指制片方通过前期策划招商,将投拍的影视作品作为广告载体,由广告企业在影视作品中植入广告。制片方通过预先收取的广告费作为影视制作的资金投入。

比较以上几种资金来源方式,风险投资往往对于影视项目要求的门槛比较高, 获取官方补贴与财政扶持只是针对部分政府部门认同的主旋律作品,通过版权预售需要发行商看好该作品的市场前景且能够获得的资金较为有限,因此,银行贷款应当是影视制作产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在实践中收到影视企业的广泛青睐。

影视产业实质上就是一种版权产业,版权作为影视作品的核心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优质版权能带来持续的利润,而影视产业根据对版权制作和增值规划可以带来长期的收益。目前,已经有不少商业银行参与到影视作品的著作权融资中,以大量的资金投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较为发达的北京,地方银行和国内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都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贷款额,采用各种各样的担保方式对电影产业进行信贷融资。


二、我国电影版权担保融资的现状

(一)单一的著作权担保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以企业的单一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作为质押,无其它担保标的,因此商业银行会承受巨大风险。自电影《集结号》在国内首开著作权担保融资的先河后,有多家电影相继获得此类贷款。

(二)多部影视作品著作权组合打包担保融资。影视公司通过自己多部影视作品著作权或联合其它公司形成多部影视作品著作权,以打包的方式向银行获得贷款,用于这些影视作品的拍摄。由于单部影视作品的盈利难以获得保证,银行放贷风险居高,而多部影视作品内部盈亏互相冲抵,较为可能盈利的影视作品将弥补可能较为不成功的影视作品亏损,银行贷款风险进一步降低。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与华谊兄弟公司的贷款合作中,就经常通过多部影视作品的组合,作为贷款的质押担保标的。在美国,渣打银行向电影业提供融资也是通过打包融资方式降低风险的,一般至少包括六部。

(三)借助其他担保标的强化单一著作权担保效力。影视作品著作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本身价值不能进行精确评估,特别是对于未拍摄完成影视作品的著作权,更缺乏一种业界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银行在日常业务中习惯以实物作为抵押,以降低放贷风险。从近几年银行对影视公司的放贷看,银行通常会要求影视公司实际控制人提供个人资产作为连带信用担保,与影视作品著作权同时作为担保标的。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保利博纳等公司近年的一系列影视作品担保融资案例中,往往都以企业控制人的资产作为无限连带责任作为另一个担保标的,以获取银行贷款。

(四)引入第三方担保机制,增大影视作品著作权担保的信用。一部未摄制完成的影视作品存在着许多风险,这些风险是天然存在而银行自己却难以规避的。因此,如果这个行业中建立起完善的第三方保险及担保机制,为影视作品的顺利拍摄完成和还款提供保证,将进一步降低银行业放贷风险,那么影视项目也更容易获得融资。例如,好莱坞已经形成了保险、银行联动的金融制约体系,通过较为完善的保险制度促进影视业的融资贷款。

三、版权担保融资目前存在的风险
电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虽然近年来银行在电影版权担保融资方面提供可各种各样的担保措施,然而由于电影产业整体盈利较低、无形资产比重达、可抵押物不足等原因,在实际运作中依然存在这很高的风险。
(一)制作风险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在我国如果想要拍摄制作电影,首先要接收广电总局的审查,待审查通过后,方可获得广电总局发给的《摄制电影许可证》。因此,真正的融资往往不是从影片立项后开始,而是需要等到制片方获得拍摄许可。即使获得了拍摄许可,影片摄制顺利进行,但是在公映之前,影片依然需要经过广电总局的许可,在获得其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以后,才能拍档,最终项目完成。正是由于这样的审查制度,是的一些电影虽然取得了拍摄许可,但是在最终制作完成后由于没有取得公映许可,无法投入市场,最终导致投资失败。像前几年的影片——宁浩执导的电影《无人区》,在拍摄完成后几经修改,在数年后才被准许公映,投放国内市场;还有近期较为热门的影片——刘震云编剧、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就因为一些原因,上映日期一拖再拖,好在最后有惊无险,赶在年内与观众见面,并最终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然而,能够最终完工无疑也是幸运的。由于电影拍摄前期投入较大、过程中不确定性强等原因,很多影片往往都没有被最终完成,就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使得剧组不得不停摆,项目也就半途而废。这在某种程度是也加剧的电影行业的整体风险。

(二)市场风险
就拿最近的2016年11月为例,今年11月本来被寄予厚望,当观众认为2016年进口片配额已经用完之时,突然又有多部海外大片被引进,13部进口片密集扎堆上映,可圈可点的只有月初的《奇异博士》斩获7.5亿票房,以及《神奇动物在哪里》上映六天票房3.66亿;而国产片方面,表现较为抢眼的无疑要数《我不是潘金莲》,上映13天票房就为3.57亿。
除了这些叫好叫座的大片,十一月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影片表现不佳。这在整个的电影行业中算是常态。有些影片在拍摄之初被寄以厚望,然而正真上映后,却票房惨淡;也有的几百万的小成本之作,上映后缺出奇地受追捧。这样的市场反应的波动,也使得整个电影市场的风险处于一个高位的水平。这也给影片的前期融资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并没有专业的风险控制机构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每一部影片的融资价值,这也另很多社会资本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