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阅读
  • 首页 /
  • 阅读 /
  • 数据 /
  • “虚假票房”背后:明星资本化影视估值泡沫化 /

“虚假票房”背后:明星资本化影视估值泡沫化

    近来,“虚假票房”现象不仅引发了娱乐圈的广泛关注,也成为资本界的焦点。在迅猛增长的票房背后,资本市场忽略了大部分未盈利作品并持续注入资本,影视公司高估值成为这几年资本市场上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

  票房数据成为数字游戏

  票房成绩,代表了有多少观众愿意为这部电影买单,可国内很多电影的票房数据却成了桌面上的数字游戏。2015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超440亿,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国产片的票房纪录也不断刷新,《捉妖记》就一举超过24亿。创下纪录的同时,也展开了一场关于票房造假的激烈质疑与争论。

  不仅仅是《捉妖记》,电影《叶问3》此前也因涉票房造假被查。根据广电总局的官方调查结果,证实该片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的现象。查实的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大银幕发行公司被勒令暂停发行业务,参与不实排场、情节严重的73家影院被曝光及通报批评。据业内人士透露,票房注水现已成了电影行业的潜规则,不少片方常常采用午夜包场还“场场爆满”以及花样包场的方式买票房。

  高估值增加投资风险

  “这个影视市场,有时让人觉得颇为惊悚。”招商证券分析师刘猛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通过类似方式绑定明星可以让上市公司得利,但也会损害资本市场让投资者买单。“目前市场上的一种观点是,明星个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远超过正常经纪公司分成比例)转变为公司收入,这部分收入直接转化为利润,利润在资本市场上又立即被市盈率放大了很多倍卖给A股公司或投资人。对影视公司来说,本来成本变成了‘成本+收入’,亏的转为盈利,盈利的变成赚疯;对大牌艺人或者导演来说,付出了一两年的劳动拿回了6到10年的钱。然而上市公司大手笔收购产生了市场泡沫,优质标的公司越来越少成为稀缺资源,更进一步增加了投资风险”。

  最近的例子在于,真人秀“限孩令”就让此前大手笔收购《爸爸去哪儿》冠名运作方、出品方蓝色火焰的华录百纳受到关注。2014年11月,华录百纳以25亿元收购蓝色火焰全部股权,溢价超过671%。由于《爸爸去哪儿》的热播,蓝色火焰曾为华录百纳带来过不菲的商业利润,如今“限孩令”的发布却令华录百纳躺枪。虽然华录百纳立刻发表声明,称《爸爸去哪儿》的停播对蓝色火焰后续年度的业绩没有任何影响,“限孩令”将有利于其他题材的综艺节目扩大市场份额。但投资者却并不买单,华录百纳股价从4月14日最高的26.36元一路跌至周三最低的22.33元,跌幅达15%。

  对于高估值背后蕴藏的风险,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影视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对于明星持股公司来说,艺人在前期套现后,还有股权利益的驱动,双方利益捆绑更为紧密,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业务层面的合作;而对于电影作品、作家等的投资,市场前景很难预期。

  影视公司高溢价收购引监管问询

  “票房造假确实是最近比较热的话题,连我们最近开会也在经常讨论。”广州一家私募经理陈先生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娱乐圈的关注焦点,在于“国内电影票房究竟有多少水分”,而资本圈的讨论话题则在于“影视公司估值泡沫化到底有多严重”。在2015年迅速增长至440.69亿元票房的背后,资本市场忽略了大部分未盈利作品并持续注入资本。2015年涉及影视领域的并购达76起,涉及资本2000亿元。

  ●去年底华谊兄弟公告7.56亿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的股东艺人或艺人经纪管理人(艺人包括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合计持有的目标公司70%股权为例,影视公司高估值已成为资本市场上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

  ●日前唐德影视宣布收购范冰冰下属公司爱美神51%股权,一个注册资本300万的空壳公司为何估值8到14亿?虽然高溢价背后是范冰冰所带来的巨额价值,但唐德影视此次收购所用资金将近公司净资产的五成,难免让投资者忧虑重重。就连深交所也发出《问询函》,要求唐德影视在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时,重点对爱美神的估值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并进行重大风险提示。

  ●同样由于高估值登上热搜榜的,还有暴风科技高溢价收购稻草熊影业,从而牵扯出吴奇隆给刘诗诗的“高额聘礼”。去年12月22日,吴奇隆将稻草熊影业20%的股份以200万转让给刘诗诗,但暴风科技为账面价值仅有3835万的稻草熊影业60%股权开出了10.8亿的天价。仅3个月时间,刘诗诗就已经获得了6480万元的现金以及价值1.51亿元的暴风科技股份。此次交易同样引发监管关注,深交所称,标的公司经营历史均较短,而盈利预测的金额均为大幅增长,要求暴风科技就标的公司盈利预测的可实现性进行重大风险提示。

  财经评弹

  转型发展

  成为商业银行

  年报关键词

  在金融改革推进下,商业银行业务正在经受经济增长放缓、利率市场化、“互联网+”等多重挑战,获取存款的成本上升、利差缩窄。目前18家A、H股上市银行去年净利润总计1.21万亿元,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5.48个百分点至1.91%。

  为顺应新形势,国内商业银行不仅在对传统业务挖潜增效,改革原有增长方式和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培育新型业务,积极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从各大行年报来看,“转型发展”就是一个被频繁提及的关键词,并表现出一些共性特征:向上对投资银行的发力,向下对交易银行的拓展。

  在欧美成熟的金融市场,银行往往把金融业务分成两类,一类是以投行为代表的“打猎”业务,单笔贡献大但业务数量不高;另一类是以交易银行为代表的“种田”业务,单笔利润小但频次高。如华尔街著名的两家“摩根”,摩根士丹利原是摩根大通的投资部门,1933年美国大萧条后禁止商业银行同时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摩根士丹利于是作为投资银行与摩根大通分家,后者转为纯商业银行。

  目前国内银行从传统的投融资顾问向并购重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等高端领域拓展的途径已经非常清晰。如工行建立了集并购贷款、代理并购与投资业务、联合并购投资、并购债等为一体的产品体系;招行将上市公司并购、国企改制、跨境收购作为三大并购方向;浦发硅谷银行则获批启动人民币业务,希望将美国硅谷银行“投贷联动”引入中国。

  与此同时,交易银行也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突破点。继招行在2015年率先组建交易银行部后,今年初浦发银行总行也成立了交易银行部,民生、中信等也纷纷布局交易银行业务,为企业客户提供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现金流动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无疑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和业务基础。

  可以预见,伴随商业银行的转型,国内金融业体系的建造也将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