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影视产业新动向
日前,由微信公众平台“娱乐资本论”主办的2017娱乐产业年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年会以“破局?生长?瞭望”为主题,从“电影新力量”“台网新征程”“投资新趋势”三个角度切入,对未来一年的影视产业新动向进行了探讨。
资本与互联网重构电影发行 本次年会上,电影票房是大家讨论的焦点。谈到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总量未达到预期的600亿元,增速明显放缓时,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认为,个中原因和市场不规范、偷票房现象严重不无关系。 “我个人认为,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实际已经超过500亿元,但至少有20%的票房没有统计上来。”于冬直言,社会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电影票房未能延续2015年增长势头是内容出了问题。而在他看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行业监管、市场规范的问题。 2016年票补的缩减成为票房下降的原因之一。于冬认为,由于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影业公司强大的资本力量,加上强大的营销推广力度,给传统的电影营销带来了极大冲击。票补退出后,影片发行以及市场营销“一下子不知该如何进行了”。 “不做票补才可以更好地做营销。”猫眼电影CEO郑志昊以贺岁档票房冠军《情圣》为例,认为通过运用舆情监测、口碑运营等新武器,在大片云集的档期里抓住了用户需求,是《情圣》成功的原因。“我们相信未来的机会一定更多,不会因为票补的减少而影响行业发展。” 在业内看来,互联网发行和传统地面发行的融合与转变正在成为当下电影发行的新趋势。“2015年的票补培养了一批观众,如今票补退潮让市场逐渐走向理性,营销公司想要取得好成绩只能依靠真功夫。”乐视影业副总裁黄紫燕认为,电影营销越来越互联网化,这是因为精准的分众营销已成为电影营销大趋势,而互联网有着天然的大数据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线上线下发行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互联网通过大数据较为精准地找到用户,原有传统地面发行功能进一步拓展——不仅围绕影院,还能更多围绕当地用户做匹配的场景营销和传播营销。”
回归匠心精品内容依然为王 回首2016年的电视综艺行业,喜忧并存。喜的是精品内容依然为王——电视剧单集采购价格从150万元飞涨到上千万元,侧面反映出市场对于精品内容的渴求,令创作者意识到要回归内容品质本身,要以匠人的心态打磨作品。忧的是明星资源稀缺带来的天价片酬,以及收视率造假、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对于明星天价片酬的问题,业界持不同观点。慈文传媒副总裁赵斌认为:“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情,还将继续无可奈何下去。”在赵斌看来,目前从法律层面还难以抑制这种市场行为,即使相关政策出台,在市场环境下是否能够发挥作用,也待观望。 “短期内摆脱对明星的依赖并不现实。”东方卫视制片人李文妤表示:“对于中国来说,在未来的几年里,‘90后’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屏幕前,或许会给综艺节目带来变化。” 与此同时,起步于低成本“草根”制作的网络电影的发展方向和机会前景则更为明确。据统计,2016年,全网上线2500部网络大电影,数量上保持了高速增长,同时,市场规模也从10亿元扩张到30亿元。 网络大电影的市场规模飙升,除了互联网巨头的争相进入和投资力度的加大,网络大电影本身的内容品质提升则是另一主要原因所在。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在梳理2016年网络大电影现象后,预测未来网络大电影市场会在量质并举的基础上,朝着透明、开放、公平的方向发展,未来网络大电影市场有望像院线电影一般,全网公开分账金额,让公众集体监督。 |
下一篇: 评论:“网络影评人公约”挑战了谁?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