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阅读

迪士尼的影视项目法务怎样进行合同管理

迪士尼作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为全球娱乐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动画作品、情景喜剧、纪录片和电影。目前,迪士尼的产业版图仍在不断扩大,除了影视作品创作,还包括迪士尼乐园、迪士尼衍生产品经营、迪士尼英语等。本文作者从自己在迪士尼中国原创项目团队的法务实习经历出发,谈谈在成熟的影视市场和法律规制环境下,美国公司在影视制作方面的法务工作是如何展开的。

公司法务的定位

公司法务是公司内部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很多公司法务工作的从业者大多会有这样的感叹,在以创造商业利润为主要目标的公司内,法务部门是不够强硬的,妥协于公司的商业运营团队而缺乏决策权的。这确实是法制不够健全的大背景下,中国大量公司法务面临的现实困境。

但是,美国公司的法务部门相比其他国家的公司法务,要更为强势,法律风险控制也成为影视及动画产品制作的关键环节。法务在公司的角色,就好比司法机关之于国家机器,这样的比喻或许是不精确的,但在成熟娱乐产业运营模式下,二者却存在着惊人的契合点。

那么一个跟进影视项目的公司法务是如何展开工作的呢?

影视产品的内容审查

法务在跟进影视产品制作时,内容审查是一项长线且耗时的工作,娱乐法律师一般将这类工作称为legal clearance。众所周知,不论是情景喜剧、动画片还是电影,都有一个相对长的制作周期,其环节包括剧本创作、实景拍摄(或是动画片的场景造型设计)、中间的多次剪辑以及最后的成片。事实上,由于存在编剧、制片、演员、后期制作等部门之间的反复协调,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多轮审核,比如在剪辑上,就有粗剪、精剪以及几周一轮的修改版本。法务需要在每一个阶段给出审核意见,说明法律风险的等级,并与相关制作部门进行沟通并要求改正,以保证最终产品不因为法律风险影响商业盈利。

那么,影视产品项目的法务需要审核哪些内容呢?从大的方面讲,影视产品包括“视”、“听”两个方面的呈现,“视”就是影视作品的画面呈现,“听”则包括影视作品的配乐、台词等。

举个例子,如果公司目前正在拍摄一部情景喜剧,法务需要排查的可能有如下内容:在剧本审查阶段,发现某主角的姓名与社会名人一样;主角A背了一个MCM本季新款背包;演员B正在看一本杂志,而拍摄画面的景别足以让观众看到该杂志的名称;拍摄画面中出现了真实的人民币、车牌牌照、门牌号特写;某场景中的背景海报上出现了真人C照片,却并未与C签订协议,或并未与该照片的摄影师D签订协议;一场景的拍摄地是百货商场,并出现了部分商家的广告牌,而公司并未与商场签订场景拍摄协议。以上都是画面审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声音呈现上,也需要进行专门的审查。影视作品的所有配乐不应当侵犯他人的音乐版权,如果出现诸如舒伯特的《摇篮曲》这样已过版权保护期限的作品,则需要进行调查以确认所使用的并非他人的改编版本(改编会产生新的改编权,仍然可能面临著作权纠纷)。在台词上,可能出现的情形是,剧中角色拿着一本书,朗读了其中的一段话,却并未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内容审查作为一项工作,其需要的工作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法律检索、规范分析、熟知娱乐产业专业知识甚至社交人脉等。你需要对一些知名品牌近期推出的新品有所涉猎,才能犀利挑出画面里出现的服装道具的侵权嫌疑。同理,你需要多听新发布的音乐,了解最新的动画造型和相关产品,知晓娱乐产业的相关诉讼和政策(以规避最新的法律风险)。由于法务工作贯穿了影视产品制作的产业链条,同时需要与编剧、制片、演员等各种专业人员接触,即便是为了减少沟通障碍,娱乐产业法务也必须熟悉大量的影视制作专业术语,并保持对文化产业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还有一部分无法通过检索获取的信息,可能就要依赖公司法务在娱乐产业和法律圈的人脉资源。

项目的合同管理

一个影视产品涉及到的合同量是庞大的,包括参与人员的雇佣合同、著作权获得和转让相关合同,以及各类场景拍摄、版权使用许可。公司为了实现对各个影视产品项目的规范管理,也为了避免日后的法律纠纷,往往要求建立系统的合同备案和管理制度。而法务的工作,则贯穿了合同从无到有,从杂乱到体系化的全过程。

首先,各类合同的起草都是由公司法务完成的,具体包括演员雇佣合同,与各类职员(如编剧、摄像等)签订的艺人合同,与各类经纪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场景拍摄协议,著作权转让合同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合同并不是法务一个人的“独断专行”,而是在与影视项目的管理团队沟通后,由管理团队确定主要的权利义务,法务则在在内容和措辞上把关,尽力保证公司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虽然大量项目合同都是标准化的合同,但是不同类别的项目间仍然有较大的差异。就演员雇佣合同而言,主要演员的雇佣合同往往细致详尽,权利义务的描述都更加完整,配角的雇佣合同可能相对简略,群演和替身则可能只是很简单的一张简式合同。再看编剧,部分编剧可能挂靠在某经纪公司名下,因此合同会在制作公司和经纪公司之间签订,也有些编剧则是以个人的名义与制作公司签订合同。在动画领域,其动画制作人员的雇佣合同可能比演员合同更加细致,合同中往往会写明动画师需要完成的样稿数量,提交作品的格式、日期等。

合同起草后,公司法务会寄出各类合同,要求制片方或其他工作人员完成所有合同的签署,并最终收回全部合同。在项目收尾阶段,法务会整合所有参演人员、工作人员的名单,确认所有合同全部收齐备案,且不存在缺页漏页的情况。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了较大的工作量。考虑到项目文件量巨大,为了避开传统的纸件文档繁杂、冗长和难以查找的弊端,大量公司都要求法务对合同进行电子化管理和编码。这意味着,即使是一个项目,可能存在上百甚至上千份合同需要扫描,并通过部门的编码方法进行统一编号。

在最终项目完成时,法务部门可能需要针对系列剧的每一集完成一份关于法律文件梳理的清单,其中涉及一集中出现的演员合同(包括全部群演、替身),道具的相关拍摄许可(如装饰画、艺术摆件等),音乐的来源以及使用许可,场景拍摄协议等。

其他工作

事实上,娱乐公司法务的工作并不仅限于内容审查和合同管理,只是这两项由于与影视项目密切相关而成为工作的重头戏。作为公司的职能部门,法务还需要对员工进行法律风险的培训。譬如,为了保证影视作品的原创性,从源头防范风险,法务可能会对制作团队的编剧、造型设计师、动画师等进行培训,告知可能无法通过法务审核的创作内容,以及反复重申影视作品在制作阶段保密的重要性,提醒公司职员不要在社交媒体上泄露产品信息等。

除了规范上的组织学习,法务还会在制作的各个环节提供现场指导和监督。就一个影视项目的制作而言,法务能够参与剧本创作、讨论,现场提供法律建议和指导;在实景拍摄时,法务部门往往会派人到现场,对道具、场景设置、群演等进行记录,比如可能产生著作权纠纷的艺术作品,将被法务人员严格禁止拍摄。

总而言之,法务工作本身的特点就是,其实现了产业运作与法律专业的紧密结合。尤其是在娱乐法这样一个以产业会划分标准的领域,一个优秀的娱乐法法务需要对整个影视产业、时尚行业、音乐行业以及新兴的品牌产品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在大量影视作品的审查上保持较高的敏感度,敏锐地发现可能存在的商业风险。当然,娱乐法作为法律的一个分支,对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是不言自明的。